2017年8月21日-26日,华东师范大学生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同学在天童国家站进行动物学野外实习。带队老师有生命科学学院赵云龙、何祝清、姜晓东、薄顺齐、王正寰老师和孟宪承书院辅导员温旭老师。此次动物学实习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实践相结合,共分为四个部分:昆虫采样与标本制作、水生动物的采集与鉴定、鸟类野外生态学观察、生态学动物栖息地植被样方调查。此外,每天还有同学们志愿参加的野生动物夜间观察活动。通过这些组织完善、内容丰富的实习活动,让每个同学在领略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的同时,深深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道理。从此,翻开动物学教科书,看到的再也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和图表,而是生动鲜活的动物世界和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1、昆虫采用与标本制作
昆虫实习开始之前,许多同学在心中对那些模样奇怪的小昆虫们存有畏惧,但当何祝清老师将捕网、扫网交给大家并传授给大家捕捉经验之后,好奇之心与求知欲望让大家爱上了那些曾经谈之色变的小动物,大家似乎已然忘记了之前的那些对昆虫的畏惧,逐渐沉醉于螳螂那矫健的身形、锹甲那帅气的外形之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此次我们观察到的昆虫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种也可以在上海观察到。而平时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在感慨着都市生活沉闷得同时,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其实大自然的神奇幻化出如此众多的美丽精灵天天陪伴着我们,而人们所需要的仅仅是留出一点点时间,驻足观察、欣赏这大自然无私的馈赠即可。
2、水生动物的采集与鉴定
在姜晓东老师的带领下,水生动物实习项目在东钱湖与小溪两个不同的生境展开,主要进行水生动物的采集与对比观察。夏日的炎热并没有阻挡同学们的热情,同学们满怀着欣喜与好奇,翻开水底一块块异石,掀动漂浮在水中那舞姿优美的水草,来捕捉藏匿于其中的水生生物。淡水海棉、纤毛虫、水螅、轮虫……这些往往被人忽略的小生命,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向同学们展现了它们精巧的生理结构。这些生物有的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又异常复杂,然而所有这些形态各异的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命。仔细观察这些形态各异的水生动物不禁让我们陷入了沉思——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3、鸟类野外生态学观察
鸟类野外生态学观察也为同学们在此次动物学实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赶在鸟类活动的最高峰时期进行高效率的观察,同学们在清晨5点起床,在薄顺齐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常绿阔叶林、竹林、农田、海滩等不同生境对鸟类进行观察。在望远镜的帮助下,大家看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远方世界,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鸟类王国。下午同学来到了海边滩涂,用望远镜观察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候鸟,并且到滩涂上观察弹涂鱼与招潮蟹。虽然下滩涂很辛苦,一身泥巴挺狼狈的,但是大家收获的是知识和喜悦以及在滩涂上艰难跋涉时挺身而出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侠胆豪情。
4、生态学样方调查
在王正寰老师的带领下,这次的生态学样方调查分别在常绿阔叶林、竹林、园艺林三个不同生境进行。样方是一个10×10平米的区域,同学们在这个区域中平均取样点50个,分别记录这50个样点的乔木、灌木、地被层的种类及数目。汇总结果后,计算了不同生境下的生物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对其中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动物种类丰富度与生态环境的联系。在样方测定的过程中,常绿阔叶林与竹林组的同学们深入林地,为得到相对准确的数据,不畏惧蚊虫、不畏惧蚂蝗、不畏惧所处位置的险峻。在统计植物种类时,也同时观察了周围的小动物。的确——正如老师提醒的那样——植物是野生动物生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动物生态学家,植物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5、观察夜间动物
夜幕降临,月华笼罩之时,同学们跟随老师们进行了夜间动物调查。手拿电筒,头带顶灯,穿梭于丛林与溪流之间,听声声蛙叫,闻窸窣虫鸣。借助道道刺破黑暗的灯光,大家看到了一个与白昼迥然相异的夜间世界。种类繁多、模样奇异的蛙与蜥蜴,令人畏惧却又好奇的高冷蛇类,还有在夜晚才纷纷现身的蝙蝠和壁虎,无一不令同学们倍感新奇,更深刻地领悟了大自然的博大美好、神秘醉人。
动物学野外实习为学生巩固了在课堂上所学动物学知识,不仅使以前所学的课本知识在自然界中得到了验证与加深,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而且实地考察所感悟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也将成为生物专业学生们一生的精神家园。同时,实习中的分工合作、各尽其责,也进一步培养了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天童山的六天必将成为生科学子们一生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和财富。